自1933年以来,温州大学
高举“光大国族、造福人群”精神旗帜
立足浙南大地
培养了25万余高素质人才
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温州大学校友办推出
“学长榜样”系列访谈栏目
聚焦校友一往无前、不负韶华
的拼搏岁月
探寻校友成功背后的心路历程
展现温大人迎接挑战、奉献青春
的榜样故事
希望激励更多的温大人
努力拼搏、奋发成才
传承发扬“求学问是、敢为人先”
的校训精神
谢明明,温州鹿城人,1994年考入温州大学外贸经济专业。1999年创业至今,现任温州百鹿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州跨境电商协会副会长。
2023年1月19日,已是大年二十八,刚从上海出差回温的谢明明在公司的茶室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笑说:“你正好抓住了我的空档,因为过几天,正月初八, 我又要带队到欧洲参加意大利米兰眼镜展了。”谢明明统帅的百鹿国际是温州知名的眼镜企业,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国际贸易、跨境电商于一体,在欧美各主要国家都有相当高的市场占有率。近年来,从生产贸易为主的经营模式到跨境电商品牌商的转型之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其实早在进大学前,谢明明就为自己选准了“外贸”这条路。
20世纪90年代初,一档以全球旅行为主题的电视节目《正大综艺》横空出世,在那个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它成为人们看世界的窗户,也激起了温州鹿城姑娘谢明明对外面世界的向往。然而,那时出国机会很少,外交官、外贸人员都需要国家公派。谢明明仔细分析了自身的优势:英语是强项,而温州经济比较发达,外交官是当不了了,做外贸应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于是,高中时代她就下定决心要读外贸专业。因为从小比较独立,她的高考志愿全由自己填写,她笑说:“27个空格,我从清华外贸系一直填到温大外贸系,铁了心要做外贸。”
1994年,谢明明被温州大学外贸经济专业录取。回忆起被温大录取后的感受,她开玩笑说“ 很开心,很骄傲,因为听说要进外贸系,除了分数,招生老师还看身高和颜值的,出去代表国家形象嘛,哈哈哈,当时来温大读外贸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那时,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逐渐放开,温州小商品发达,做外贸的形势非常好,系里很多老师兼职经营外贸公司。她还记得专业课中的单证课,其它学校多半只能模拟制单,而温大老师则直接将公司实际出运的单证交给学生做,实操的机会数不胜数。实操带来的结果就是,大三的同学们在各大外贸公司实习的时候,都可以直接上岗了。同时,由于在本地读书的便利,谢明明很早就了解温州的经济状况、产业情况、产品优势,之后的创业中她很快选定产品,开始做眼镜出口,一做就是三十年,她感叹道:“很感恩温大能够录取我,圆了我做外贸的梦。”
谈起大学生活,谢明明用 “充实”两个字来总结。大一,她忙于参加各类比赛活动,一进温大,就在“青年与人生”校演讲比赛和新生英语口语大赛中获得第一名。她从包中取出奖状,笑说,妈妈帮她把这些奖状保存得很好。大二的时候,她将重心转移到学生干部的工作上,国贸系团支书、温大团委副书记、温大英语俱乐部负责人的多重身份让她充分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
大学三年,谢明明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开创性地举办了“温州市首届英语文化节”和“温州市首届大中专英语口语大赛”。
作为温大英语俱乐部的负责人,每周四晚上的英语角由谢明明主持,她敏锐地发现很多毕业学生也会来参加,可见当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很高但机会很少,于是她萌生了一个想法——联合温州师范学院、温州医学院,三校办一场英语文化节,一台纯英语节目的晚会。她既是发起人,又是导演和主持人。
她笑着说:“温州大学和温师院还没有合并,我已经开始在民间搞校际合作了。一开始有这个念头,大家都觉得我疯了,从没有人搞过三校联合的大型英语活动,但我觉得这种活动就是要三校一起搞,集中三校的力量才够精彩,声音才够响亮, 才能让整个温州学习英语的气氛更浓!”
最终温州市首届英语文化节在温大的育英图书馆演讲大厅顺利举办,三所高校的学子们为大家奉献了英文歌曲、英语舞台剧、英语诗歌朗诵等精彩节目,现场座无虚席,甚至吸引来了温州各大电视台和报社。因为三校第一次合作效果很好,很快她又邀请了三校的资深英语老师作为评委,共同举办了“温州市首届大中专英语口语大赛”。
“首届”是个沉甸甸的词,背后的艰辛不言而喻,而这些活动留给谢明明最深印象的是找人不易。那个年代找人全靠跑腿,她只能利用午休和晚自习后的时间跑去找两所高校的英语俱乐部负责人,教室、寝室、图书馆,到处都有可能。活动结束后大家也失去了联系,“真的很感恩那个时期和我合作过的另外几所高校的英语俱乐部负责人,以及当年的各位学校的老师们,想借这篇文章,对你们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如有机会能够聚一聚就更好了”,她盼望道。
1997年毕业的时候,作为全国最后一届包分配的大学生,谢明明进入了国有的温州五机化医外贸有限公司,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合作拍档,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几年后,当国家政策允许私人从事外贸行业的时候,两人选择了离职创业。
回忆起创业的艰辛,谢明明说,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由于当时欧美市场竞争已经蛮激烈了,他们打算先开拓非洲市场。记得有一次在非洲尼日利亚寻找某个客户时,只知道他是当地的酋长,在露天批发市场有个铺子,没有客人的任何联系方式,只好在露天市场挨个店铺一家家打听。由于对非洲的天气没有经验,没有搽防晒霜和做任何防护,在大中午的毒日头下,生生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客人,做成了第一笔生意,但是,皮肤被严重晒伤了,从此落下了后遗症,即使在温州,太阳底下待10分钟,皮肤就会起一片片的红疹子。“这是创业留给我的印记”。
“公司后来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开创出了‘时尚老花镜’这个细分类目的蓝海”。谢明明继续说道。
公司原本以做太阳镜为主,但是,这个领域竞争非常激烈。一次偶然的机会,谢明明在与客户沟通中,得知其想给老花镜做些新颖的花色,好搭配衣服。“作为一名女性,我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因为当时市场上老花镜款式老旧,颜色呆板,不能满足国外老太太的爱美之心, 我想我自己老了也是不愿意戴的, 为什么不将我们原本做太阳镜积累的时尚经验,用到老花镜的设计上呢?这也许是一个市场空档。”
说干就干,她尝试着把时尚的理念和元素融入到老花镜中,款式、配色、图案紧跟时尚发布会,将老花镜这个别人只是“带着做”的小类目专攻下来,推出“时尚老花镜”这一全新产品概念。一系列的新款设计在2005年的意大利米兰眼镜展上一炮打响, 从此海外老太太买老花镜,经常同个款式一买好几种颜色,就是为了搭配衣服。谢明明调侃道:“在老花镜行业,我被人称为‘时尚教母’。”
2009年,公司蒸蒸日上,谢明明接到了德国最大商超LIDL的一张订单,金额高达一百多万美金。但在下单后,德国政府推出严格的环保要求,要求每副眼镜PAH含量(多环芳烃,一种致癌物质)不能超过10 PPM。“我们当时对这些物质一无所知,整个行业没人按这个标准生产过。如果货物到了德国,测试失败,除了拿不到货款,我们还将面临巨额赔偿,这不是开玩笑的,那时候真的是压力山大”。
于是,谢明明和先生成立了攻关小组,和公司的技术人员一起,查阅大量的中外技术文献,将眼镜的每一个小小配件、每一种材料反复进行研究和测试,失败了就换种材料重来。他们见证了很多个凌晨四点的温州,终于在交货的前一晚,顺利完成了整批货物并通过德国TUV 实验室的测试。谢明明开玩笑说,“从此之后,我又成了化学家了。虽然很累,但是今后这样高标准的单,别人不敢接,我们敢!”
2015年的时候,谢明明发现,当今社会信息逐渐透明,而做跨境电商则可以直接链接市场,这或将成为外贸公司发展的趋势。于是她顺势而动,前往跨境电商做得最好的深圳学习。公司自此运营起跨境电商,利用阿里巴巴、公司自建站,亚马逊、速卖通等平台发展跨境电商业务。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2019年末疫情来袭,很多传统外贸公司由于不能到国外参展,业绩急剧下滑,而谢明明公司的传统业务虽略微下降,但跨境业务大幅上涨,相比疫情前,整体反而有所增长。直到这时,很多外贸公司才一拥而上去做跨境业务,这就意味着竞争加剧,缺乏准备的自然被淘汰。
对于自己今天的成绩,谢明明说:“ 我抓住了两个风口。”第一个风口是她在90年代的温州做外贸。“那个时候在风口上,只要做外贸行业,基本上都可以做起来。”她说,“而当时的温州又确实比别的地方容易成功。”
但是,“抓住一次风口,可能只是风口上的猪,抓住两次风口,必须得靠学习力”。抓住做跨境电商的第二个风口,谢明明认为这得益于她保持学习的状态,“做好准备、有敏感度才能在机会来临时紧紧抓住,这个背后的逻辑就是一直学习”。
学习是全方位的。首先,要深耕自己的领域,做本领域的专家,提高对行业的敏感度和专业度;其次,除本领域外,还要了解全球信息,捕捉时代发展的趋势。
谢明明感叹道:“这个时代发展变化太快了,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被时代淘汰。同时,一定要学会分析预判,了解时代发展的趋势,走在时代的前面。”
▲2023年2月,在欧洲和客户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