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政治方向、政策导向以及国内外的重大事件,从而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观,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12月18日晚上18:30,我院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反邪教》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课,温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柏民老师担任本次课程的主讲人。

此次《形势与政策》课以“线下授课+线上直播”的形式开展,我院2022级学生在北校区信息楼报告厅集中学习,其他年级学生在教室自主线上观看直播。

讲座伊始,王柏民老师以世界宗教和中国宗教发展趋势为切入点,通过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制度三个方面展开叙述,全面深化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正确认识。除此之外,老师还引用《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这一文献,表明我们要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宗教问题。

随后,王柏民老师以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和制度为主要叙述对象,从习近平2021年宗教工作会议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宗教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群众宗教信仰,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通过本次《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宗教反映现实世界,是虚幻的,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更明白了我们要肩负起国家时代所赋予的重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奋力前进。(图文:凡晓雪;审稿:周洁文、安亚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