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转型的深层次推进阶段,大量农村人口通过求学、就业等渠道逐步移居城市,已成为一个数量庞大、充满活力的新群体。据统计,这些“新市民”的规模大约有3亿人。一方面,新市民逐步融入所居住的城市,通过自己的奋斗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所在城市也为新市民提供了求学、创业、就业等事业发展的新空间。为了全方位帮助这些新市民与所在城市共同进步,在新的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金融机构可以大有作为。
中国银保监会联合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鼓励银行保险机构为新市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提升其可得性和便利性,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金融服务可以帮助新市民更快更好地融入所在城市,使其既能对城市发展有所贡献,又能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安居乐业,逐步与原市民一起走向共同富裕。浙江省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市民是共奔富裕之路的一个重要群体,人数达2800万,占常住人口的43.4%。温州新市民人数达365万,占常住人口近40%,其中大多数处于16-59岁的劳动年龄,这些年轻的“新温州人”正成为推动温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了解这些新市民的特点,针对其金融需求,推出精准化、特色化金融服务,是辖内各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保障型服务。为了帮助新市民尽快在城镇站稳脚跟,获得安全感,这类金融服务必不可少。根据其需求特征,应包括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工资保障银行服务、保障性住房租赁服务、就业保险保障、子女教育金融支持等等。2021年以来,浙江银保监局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聚焦农业转移人口住房安居、工资权益、消费创业、托底保障等全方位金融需求,积极打造特色化金融服务方案。目前,浙江辖内新市民基础金融服务实现全覆盖,主要银行机构为108万农业转移人口提供4200亿元贷款资金,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70个,资金支持余额52.7亿元。比如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为农民工专项租赁房配套租赁住房贷款等融资产品,截至2021年末住房租赁开发贷款余额达22.47亿元。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与杭州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进行线上直连,实现线上房源管理、资金结算,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住房金融服务。
改善型服务。新市民大多根据自身职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来到新的地方工作和生活,其目标是与所在城市共同发展。根据其大多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特点,金融机构可为其事业发展提供针对性的信贷服务。比如:浙江省金融机构通过降低贷款门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再就业小额贷款等产品,支持新市民创业就业。对于新市民合理的购房需求,商业银行可提供相应的信贷支持,执行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符合购房条件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的标准,提升借款和还款便利度。这些改善型金融服务可以提升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逐渐融入新环境,真正成为所在城市的重要成员。
特色化服务。针对新市民就业创业一般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特点,一方面通过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运用信息技术精准评估新市民信用状况,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等措施支持新市民创业发展,另一方面,推动商业银行加强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和信用贷款投放,支持吸纳较多新市民就业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信贷资金。此外,对于新市民在职业培训、消费信贷、供应链金融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金融机构可在普惠金融框架下,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优势,推出创新性金融产品,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比如:浙江正推动银行机构积极对接“浙里新市民”平台应用试点,依托新市民积分等研发专属金融产品。
我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到2050年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十分艰巨。3亿新市民自身不仅是共同富裕群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这个庞大的群体也是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通过研发创新性的金融产品,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可以全方位帮助新市民与所在城市共同发展、共同致富。(本文作者系温州大学教授吉云)
文章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