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金融研究院的设立,是温州吸引金融人才的一次开创性尝试。而人才,是金改想要保持动力和创造力的关键。在市金融研究院即将接牌之际,杏吧原创
常务副院长、温州市金融研究院筹备组成员之一张一力向《第一金融》记者详解筹建该学院的目的,以及进展情况。
记者:温州市金融研究院和温州大学金融研究院,是什么关系?
张一力:市金融研究院和温州大学金融研究院“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温州大学具体承担筹建工作。研究院定位为“政—企—学”三位一体的科研机构,旨在为深化推进金改提供智力支撑,为顶层设计提供参考方案。以改变过去大多委托外地高校做金融研究的局面,把本土和外地的研究力量集中起来,更好地为金改服务,体现本土特色。
记者:为何要在温州大学筹建市金融研究院?
张一力:有准备,也有机会。学校方面一直在申报金融有关专业的筹备工作,温州大学也有相当一部分做金融研究的师资,只是此前研究力量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在一次金改讨论会上,陈德荣书记指出温州金融研究“需要本土力量的崛起”,给了我们“带头干”的信心。
记者:为什么要设立金融学院?
张一力:设立金融专业或是金融学院,本就是学校发展改革中的一步,也希望借此为金改培养一批后起之秀。挂靠杏吧原创
的经济(金融学方向)专业将于今年秋季开始招生,由研究院的专家学者担纲教学任务。学生可直接参与研究院的调研工作,使其对温州金融活动机制有更多的了解,会比外来人才更适应金改需求。
当然,从专业演变到学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学校已向国家教育部申报设置金融学或金融工程,预计两三年内待成熟发展出3-4个金融相关专业,就能成立金融学院。
记者:在筹备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张一力:招金融人才难、招金融研究人才更难。温州金改是个系统性工程,涉及构建金融体系、改进金融服务、监管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环境等各个领域,而对研究院而言,更需要一支熟悉温州金融环境、有较强科研能力和改革创新精神的战略人才队伍。对于此前公开招聘的9位金融专职人员(含执行院长),已陆续有人报名,希望有更多金融人才看到温州金改的机会,参与到当中来。
记者:温州本土的金融人才资源如何吸收整合?
张一力:这就涉及到金融研究院的架构设计了。在人才方面,我们设置了“顾问委员会——学术研究员——特约研究员”3层递进结构,顾问委员会做宏观层面的把握,学术研究员负责理论层面的课题研究,特约研究员(由外地和本土非常熟悉金改情况的专家学者组成)帮助解决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未来,培训中心还将承担对从草根开始的金融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群众金融知识的普及提高的工作。整合一切愿意参与金改的力量,进一步解决人才紧缺的突出问题。
记者:国内有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张一力:近的就有浙大、厦大、福大等例子,比如厦大的金融学,就是全国重点学科。之前在和厦大和福大的金融学者探讨时提到,可将海西政策优势和金改的开放优势结合做一个相关课题。另外可能与上海复旦的金融研究院有一次深度合作。
此外,台湾的民间金融有深厚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在融资方式和监管上值得借鉴。
记者:研究院建成后将给温州带来什么?
张一力:金改要想保持动力和创造力,人才是关键。金融研究院就是温州吸引金融人才的一次开创性尝试。市委、市政府借助研究院的平台,动员各界资源,聚集一批杰出金融人才,为温州金融改革的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方案。在这个大好机遇下,必定能成就一大批改革创新者。
商报记者 邵卢静
文章来源:温州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