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杏吧原创
副教授余官胜博士独著的《贸易开放的劳动力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于2012年5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著作利用多种计量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详细研究了中国贸易开放对劳动生产率、就业以及收入分配等劳动力现象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观点:
一、中国贸易开放对劳动力影响的重要性。
贸易开放政策的推行被普遍认为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但是贸易开放对社会经济的其他影响却没有明确一致的结论。三十多年来,中国一直推行外向的国际贸易政策,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大力发展,进出口量大幅度增长,贸易结构也不断优化,同时中国廉价劳动力充裕的要素禀赋也决定了贸易格局以加工贸易为主,意味着必然会对劳动力产生重要影响。在劳动力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的劳动力政策也逐步向市场化发展,市场在就业和工资等方面开始起决定性作用。尽管劳动力生产率不断提高,但是经济增长对就业吸收和收入分配所产生的影响却不容乐观,同时劳动力发展的地区差异也非常明显。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贸易开放和劳动力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相关性自然是引人深思的问题。
二、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干中学”指的是人们通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交互学习能够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按照这一逻辑,当一国的比较优势是“干中学”速度较快的部门时,贸易开放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而当一国的比较优势是“干中学”速度较慢的部门时,贸易开放将不利于劳动生产率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及不均衡,东部大多数地区经过快速的经济增长及结构转型已形成了较为高端的产业,其比较优势已处在较为高端的部门,因此有较快“干中学”速度,贸易开放则能促进劳动生产率提升;中西部地区则迥然不同,落后的经济环境导致产业较为低端,“干中学”速度较低,因此贸易开放会阻碍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除“干中学”外,人力资本积累也是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对于中国而言,一方面由于低技能劳动较多和高技能劳动较少,按照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逻辑,贸易开放将降低高技能劳动和低技能劳动的相对报酬,从而不利于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高技能劳动。另一方面,中国作为落后国家,贸易开放通过与发达国家的交流增加而引进先进知识,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效率,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由于贸易开放达到较高程度时才能出现第二种效应,因此可以推断当贸易开放程度较低时,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将减少;而当贸易开放程度较高时,人力资本投资将增多。
三、贸易开放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按照普遍的看法,只要出口大于进口,贸易开放必然会通过产出增加而有利于就业发展,既然如此,为何近年来中国在贸易顺差大幅度增长的同时国内就业也较为紧张?事实上该命题是否成立仍取决于几个条件。其一,当一国的劳动力市场刚性较大时,贸易开放则可能会不利于就业发展。劳动力市场刚性意味着劳动力在某一个产业或企业的进入和退出均存在较大的难度,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较高时,贸易开放引致的劳动力转移将会受到阻碍,即便出口大于进口而使一国的经济规模扩大,这种阻力也难以使就业增加;而当劳动力刚性程度较低时,劳动力跨行业转移较为顺畅,贸易开放导致的产出增加自然能促进就业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仍由于体制原因存在二元分割的情况,这导致了以顺差为主的贸易开放仍会不利于就业的发展。其二,贸易开放对就业的影响也取决于一国的要素禀赋,这是因为要素禀赋决定一国的比较优势和分工,从而也决定了对要素(包含劳动)的需求。当一国的要素禀赋是以资本为主时,比较优势决定分工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此时贸易开放扩大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规模而缩小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不利于就业增长;只有当要素禀赋是以劳动为主时,贸易开放才能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规模,从而总体上有利于就业。
四、贸易开放对中国收入分配的影响。
主流新古典经济学和斯托尔伯-萨缪尔森定理的分析指出,贸易开放会增加一国充裕要素的收入而减少稀缺要素的收入,中国是低技能劳动充裕而高技能劳动稀缺,因此按逻辑贸易开放会缩小中国的收入差距,但是为何在贸易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的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事实上,贸易开放也会通过技术引进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技术程度而改变不同类型的劳动需求,即增加对高技能劳动的需求而减少对低技能劳动的需求,从而扩大两者的相对收入。由此可见,贸易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取决于两者的综合及相对大小,进而贸易开放的程度也起较大作用。当贸易开放程度较低时,斯托尔伯-萨缪尔森效应起主导,贸易开放缩小收入差距;而当贸易开放程度较高时,技术引进效应起主导,贸易开放扩大收入差距。由于中国贸易开放的区域不平衡,这意味着在中国,不同地区贸易开放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总体而言,余官胜博士的专著从劳动生产率、就业和劳动收入分配三个维度,详细研究了我国贸易开放对劳动力的影响,运用了前沿的实证研究方法,得到的结论对于我国当前贸易政策和劳动力相关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该著作也是作者在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完善的,凝聚了该中心关注发展中国家问题的理论传统,理论基础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