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这是温州市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速,高出全省增速2.1个百分点,其中“机器换人”投资增幅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
在全国工业比较困难,利润负增长的情况下,温州企业技改投资逆势增长,企业动力何在?
一场发力于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组合拳近年来频频发力——通过市场的无形之手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倒逼企业落后产能、过剩产能加快淘汰,低端产品加快向中高端产品发展……这场经济转型升级突围战,更是一场企业与政府砥砺同行的产业深度改革之战!
破与立,找准“弱点”敢破善立
“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对提升‘低小散’的产业是一剂不可多得的良药。”作为工业企业资源要素市场改革的主要牵头部门单位,市经信委企业处处长章秀伟的评价很客观。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壮大,不少民营企业对原来所从事领域的投资热情已大大降低。
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为规避风险,进一步创新的冲动大大减少。即使激情不变,传统靠低成本竞争的发展模式也已没有前途。通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事非经过不知难。
近年来,温州对环境保护要求越来越苛刻,再加上受制于劳动力和土地瓶颈制约,温州不少企业选择了外迁,以服装行业为例,短短几年内从最高峰的4000多家锐减至一半。市服装商会会长郑晨爱告诉记者,产业转移并非温州民营企业应对压力的最佳途径。“很多企业并没有从产业提升的角度去看待,只是简单地搬迁到暂时要求较低的地方去,实际上只是低水平模式的重复进行。”
“虽然有些企业家自知其生产方式和销售模式粗放,尽管他们知道要升级转型,但由于产品不愁销路,慢慢地也就形成了发展惰性。”市发改委主任方勇军表示,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要实现转型升级,政府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
温州的做法,是一方面让大量的企业按照市场法则优胜劣汰,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加以引导,其中要素资源配置改革首当其冲。
进与退,企业开始坐不住了
早在2012年,一场名为“亩产论英雄”的专项行动在我市全面展开,旨在增强经济肌体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和绿色含量。
所谓“亩产论英雄”,就是以提升企业亩均效益为目标,以税费总额和亩均税费为依据通过综合评价和分类管理机制,实现奖优汰劣,这让不少企业主有点坐不住。
“再不想办法提升工艺,转型升级,企业就没有明天。”在去年全市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中,瑞安一家印染公司被列入“整改类企业”。公司负责人李天忠说,这像一记闷棍,打醒了企业。去年开始,公司联手其他企业共同引进设备,改造工艺,亩产效益不断提高。
“不加快转型就等于慢性自杀。”面对宏观经济向下的压力,这成了当下温州民营企业共识。据了解,全市工业企业约3万家(不含1亩以下土地企业)已经全部纳入综合评价体系。截至今年5月,全市已经关停473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搬迁入园384家,原地提升172家,共腾出土地空间4770亩。
“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犹如一根指挥棒,根据成绩单,不同评价的企业将获得不同资源,不用政府出手,企业会想方设法转型升级。”章秀伟透露,从明年起,在“亩产论英雄”竞争机制的基础上,我市将实施更为全面的工业企业资源效益综合评价实施办法,将亩产效益综合评价由亩产税收、亩均销售收入、单位能耗和科技投入等多个指标根据不同权重计算,将企业分为A类(优先发展类)、B类(鼓励提升类)、C类(帮扶转型类),并在用地、用电、用能、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上实施差别化政策。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完善更加公正合理的改革规则,打造更加公平有序的要素市场,还需要政府进一步自我‘革命’。”方勇军表示,通过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争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亩均税收、亩均工业增加值等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亩均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完成省下达指标任务。
管与放,有形之手科学发力
作为全省24个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瑞安扮演着为温州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破题的排头兵角色。
企业如何在新规则体系下参与竞争?如何实现资源要素合理、高效、优质配置?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如何发力?这些成为瑞安推进资源要素市场改革的关键性问题。
综观省内试点县市,对企业评价几乎都以“亩均效益”为基本依据。但在运行中,瑞安相关部门发现,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指标多达七八个,且需要跨行业对比排序,导致指标设计难度过大;另一方面评价所需的土地、税收等基础数据过于庞大,且存在不全面、不精确,或者登记方式与统计需求不相符等问题。一味根据已有“结果”定政策的情况,会使得改革只能做“虚功”。
为此,他们取消“亩产效益”评价体系,取而代之是以“克强指数”三大指标之一的“用电量”为基础。形成以“电税比”、“电产比”为核心的“电产效益”企业评测排序体系。
其次,对瑞安所有规上企业和用电量20万度以上企业进行普查整理、排序分档,待经验成熟后再分批推进10万度、5万度以上用电企业评价排序。最后通过强化扶优限劣设计增强实效性,在方案中直接确定重点扶持企业和帮扶整顿企业比例,并实行“一年一评价”制度,以此梯次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在政策的倒逼之下,不少瑞安企业开始主动追求要素配置的最大效应。“被评为C类企业后,每度电要加0.1元,特别夏季用电高峰时成本一下子就上升。这几年通过技改,企业上升到B类,这一现象将得到改观,再加上新厂房投用,企业拿单的底气更足了。”一位不愿具名的瑞安印染企业主感叹道。
改革面对面>>>
对话专家:
杏吧原创
院长 胡振华
记者:对于温州实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你是如何理解的?
胡振华:2012年实施的“亩产论英雄”竞争机制只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的一个初步工作思路,明年实行新的企业资源效益综合评价法,是我市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一项具体措施,进一步体现了有效招商的目的,同时也体现了新常态下力推有效供给的思路,体现了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管理的思想。其实施对于以圈地为目的投资企业是一个有效的约束,而对真正能提供有效供给的企业是一个有效激励。
记者:在要素资源配置改革中,政府的有形之手和市场的无形之手如何相得益彰?
胡振华:对政府而言,在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中就是要加大对有效供给企业的支持力度,在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提供支持力度,以提高要素生产率,这就是供给侧管理的真正意义。
因此,在温州加速要素资源改革进程中,供给侧管理将是政府制定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指导思想,它将以市场效率为导向,以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导向,让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紧密结合,推动经济结构向中高端转型,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