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新数据显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3.6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9%,其中全市34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实现正增长,企业赢利水平在不断上升。其中,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支柱产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以上。
要素制约不断倒逼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一季度全市完成工业技改投资50.71亿元,增长15.8%,增幅高出全省9个百分点。全市规上工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77.16亿元,增长30%,新产品产值率18.1%,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没有比技改更让永嘉育才实业公司董事长苏尚州对未来信心十足。
经过几年的潜心攻关,公司研制的“符合人体物理学特征的课桌椅”引用纳米技术、眼视光学和人体物理学等学科技术,课桌椅寿命长达8年以上,牢固度比以往老旧式课桌增加200%,凭着这项技术使得企业的产值增幅达30%以上,让同行羡慕不已。
回忆起这场技改的过程,苏尚州说这是大环境倒逼使然。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每年增速都达两位数,累计涨了一倍多。近三年来,利润额每年以3到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企业一度只能勉强保本经营。最终公司决定向技改要效益,提升传统产品的附加值,改变以往低价取胜的发展模式,“要素制约趋紧的当下,企业就像身后点燃了导火线,不往前跑,就会有被炸的危险。”苏尚州形象地说道。
“在产业链末端生产低附加值产品的竞争空间越来越小,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如果还是继续走老路,只能是死路一条。”不断增长的技改投入,在温州大学教授胡振华眼中是势在必行。在他看来,产业发展瓶颈主要在于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为规避风险,进一步创新的冲动大大减少,温州经济要想有新的突破,必须越过工业化提升、结构调优和转型升级这三道坎。
同时,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少企业家利润观正在改变,成本观念越来越强。
“现在不比以往,以前一门心思想在生产规模上做大,结果在利润本身就很薄的情况下,负债大幅提升,增加了经营风险。现在更多的是去做细做精,把成本整合到极端。”位于龙湾的迈尔斯服饰企业负责人林建彬就认为,成本的减法就是效益的加法,比如他们公司投入改良生产工艺,仅电费、包装费等一年就能节省好几十万元。
“关键是我们很多企业为他人做加工,附加值太低!”蒙拉妮鞋业制鞋工艺师朱成魁告诉记者,为了摆脱增产不增效的误区,公司在生产成本上下足功夫,在原有的生产工艺基础上通过改良成注塑生产工艺,省去了进口几百万类似的生产流水线的设备钱。采用这一先进生产工艺后,原来传统产业成型车间要70至80人,现在只需20人即可。正是这一升一降,提升了企业的利润。